……思绪像时间一样奔涌……

从去年九月过后就没有再写过读书笔记。这期间并非什么都没看,也并非一直很忙碌,几个月的“记录空白”是拖延症的结果。我总想着把某本书看完,再一块记录,但是总有几本书是我看不完的,总有新的要看的书列入到清单里。于是冬至过去了,元旦过去了,春节过去了,现在马上就要春分了。

回想一年前的这个季节,思绪像时间一样奔涌。但这一年来似乎也没有读很多东西,也没有创造或者创作出自己的东西——我感觉现在只有时隐时现的创作欲,但已经失去创造力了。

前几天听到有只鸟好像在和自己的回声交谈。这里的笔记也只是回声一样的东西。


《远大前程》

大概是上个月才看完,断断续续看了半年。狄更斯的小说没有读者会讨厌。这本书的开头我很喜欢,狄更斯没有把《双城记》那种史诗般的雄壮感用在这里,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淡、幽默的语言,叙述了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开头。

父母双亡的匹普被姐姐收养,在严厉粗暴的姐姐和善良憨厚的姐夫(乔)之间度过了童年。匹普小时候受一个逃犯的威胁,被迫帮助他,从此陷入一种罪恶感中。精于算计的舅舅带她去了郝薇香小姐家里,希望能分一杯羹。郝薇香因为丈夫背叛,未能完婚。匹普在那里爱上了她的养女,艾丝黛拉。

后来逃犯在澳大利亚赚了大钱,一心一意要感恩匹普,把他培养成一个上等人。于是透过著名律师贾格斯,暗中资助他。但所有人都以为资助他的是郝薇香小姐。匹普以为艾丝黛拉许给了自己,但是艾丝黛拉最后嫁给了匹普最讨厌的男人,匹普也因为过于奢侈的生活,和朋友赫伯特一起陷入了很多债务。逃犯的突然出现更是惊到了匹普。

接下来,故事意想不到地展开,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被逐渐揭露出来,故事进入高潮。匹普差点被逃犯的仇人杀死。他们决定划船逃亡到欧洲,结果半路被官兵和仇人擒获。逃犯由于撞到大船被捕,死在了休庭后。最后匹普才知道艾丝黛拉是他的亲生女儿,意外被郝薇香收养,郝薇香的情人就是逃犯的仇人。律师贾格斯为逃犯的情人做无罪辩护打响名声,也因此抓住了她的把柄。

故事里的人物都非常鲜活,善良的乔和毕蒂、精于算计的潘波趣舅舅、外表冷酷但是内心善良的贾格斯,情节不断推进,最后在高潮中收尾。匹普到最后仍然爱着艾丝黛拉,但艾丝黛拉早被郝薇香培养成了报复男人的工具(郝薇香最后也因此在悔恨中死去)。故事的最后,似乎暗示艾丝黛拉和匹普终于走到了一起。

狄更斯真的很善于调动读者的共鸣,太会写了。

《平面国》

去年12月在一个书店里看到的,回来后不久就读完了。既是个关于维度的科幻小说,实际上也是对现实社会制度的讽刺。在这个世界里面,边数越多就越高贵,因此三角形就底层。女性只是一条线段。国王则是一个有着非常多边、接近圆形的多边形。

故事主人公是个正方形学者,意外被一个球拉到高维,目睹了世界的真相。球希望他能到平面世界中继续布道,但他却反问球有没有更高维的空间,惹恼了球。正方形回到原来的世界,但没有人相信他……

《尤里乌斯·凯撒》

莎剧,主要是关于历史的艺术加工。

凯撒击败了庞培,在人民的欢迎下回到罗马,庆典上三次拒绝带冠称帝。厌恶凯撒的叛党说服了摇摆不定的、凯撒最喜欢的勃鲁图斯参与反叛。勃鲁图斯敬爱凯撒,但是怕他成为独裁者。凯撒在死在叛党的匕首下,看到勃鲁图斯也参与其中,说出了那句话:

Et tu, Brute? Then fall, Caesar.

勃鲁图斯演讲,告知人民杀害凯撒的缘由,同时也允许凯撒的支持者,安东尼,在他之后演讲。安东尼打动了人民,最后演变成了安东尼一派和叛党的战争。最后玛克斯·勃鲁图斯接近战败,俯身剑上自杀,并说

凯撒,你现在可以瞑目了,我杀你的时候,还不及现在一半坚决。

安东尼评价他是最高贵的罗马人,与其他叛党不同,“这是一个汉子”。

《德米安: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》

这本书我昨天才刚看完,因此记忆犹新。本书的故事内核可能太宽泛了,我其实不太能直接get到,大概是关于自我认知、自我实现等等母题。

辛克莱童年总觉得世界分为两个,一般是光明和秩序,另一半则是黑暗和污秽,他家境富裕,总是在光明中,对黑暗的那个部分所知甚少。辛克莱因此因为虚荣心,在混混面前谎称自己投了半桶苹果,由此被一个人抓住把柄,这个人持续利用这点,逼迫辛克莱偷窃家里的钱。

辛克莱碰到了比他年长一些的德米安,后者立刻成为了他的精神导师,让他独立思考起了与教会不同的圣经解释(辛克莱可能是个诺斯替派的人,对该隐与亚伯的故事有完全不同的解释,反而认为该隐是好的)。德米安帮辛克莱摆平了那个混混,又不断引导他的思想之路,使他仿佛头上有了该隐的记号。

辛克莱进入青春期,到了St.城就学。他开始察觉到自己的不同,也开始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性欲。他也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,总觉得自己做着“和别人不同的梦”。辛克莱开始堕落,开始酗酒,差点被退学,直到一次,辛克莱碰到一个女性,他从未靠近她,但却总是想起她,他称之为贝雅特丽齐。辛克莱画下心中的那个人,看着画,他一会觉得是德米安,一会觉得像个母亲,有时觉得像自己。

命运和性情是一个概念的两个名字。

辛克莱遇到了管风琴师皮斯托里乌斯,后者本来可以成为神父,但他自己放弃了,希望独立探索新的信仰(实际上是诺斯替教派)。皮斯托里乌斯成为他的精神导师,帮助他进一步探索自我和潜意识。然而,辛克莱最终意识到皮斯托里乌斯也无法完全满足他的精神需求。

辛克莱后来找到了德米安,到了他家中,他一看到德米安的母亲夏娃夫人,就立刻发现那个人就是他梦中的贝雅特丽齐。夏娃夫人开导辛克莱,他们几个人之间似乎能通过梦境感应交流。

“是的,人必须找到自己的梦,之后,路就不再艰难,但梦是不会恒久的,人不可能抓住每个梦。”

德米安预料大一战爆发,上了战场。辛克莱也不得不入伍,去了弗兰德。

世界的洪流不是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,而是穿过我们的胸膛,冒险和猖狂的命运召唤我们,现在,或即将,世界将在巨变中需要我们。

过去我曾想,为什么少有人愿意为理想而活。现在我却发现,许多人,甚至所有人,都愿意为理想去死,不是为了个人的、自由的、深思熟虑的理想,而是为集体的理想,被授予的理想。

战场上,他在伤兵救治处再次看到了重伤的德米安,德米安死前又向辛克莱提起了启发他的那个混混,然后代替夏娃夫人吻了他。德米安知道自己早就到了辛克莱的心里,告诉他如果再碰到混混,可以呼唤他,然后死去了。

“小说通过辛克莱的成长经历,探讨了自我认知、善恶对立、精神自由等主题,展现了黑塞对个体精神成长的深刻思考。”

あらゐけいいち的《日常》漫画

第十二卷只有日语版,还没看完。看漫画是很愉快的体验。

《布洛克小说写作手册》

原名是 Telling lie for fun and profit 。关于作者对商业写作的一些心得,比如说如何寻找创意,如何组织故事,长篇短篇之间的区别,他推敲文字的方式,以及一些常见的误区。

很多东西我看过去就忘了,没什么印象,现在再翻开也没什么体会。只有一个东西我记住了——“让故事从中间开始“,把最戏剧性的冲突放到最前面。

还有很多书没看完

比如《复活》《悲惨世界》之类的早就想看完,但是总是看不完的书。还有一些在我兴趣的边缘,有时想看、有时根本不想翻看的特定学科书籍。